货币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媒介,其职能是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关键,主要体现为五大职能,共同支撑着商品交换和经济运行。
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,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标准。例如,一件衣服标价 200 元,一台电脑标价 5000 元,这里的 “元” 就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。货币通过自身价值(或代表的价值)将不同商品的价值量化,使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得以明确,简化了交易决策过程。这一职能的发挥无需现实货币,只需观念上的货币即可。
流通手段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。在 “商品 — 货币 — 商品” 的交换过程中,货币充当中间环节,使物物交换的局限被打破。比如,农民用粮食换取货币,再用货币购买农具,货币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不同商品的流通转换。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货币,且其形态随经济发展不断演变,从金属货币到纸币,再到如今的电子支付,均是这一职能的具体体现。
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,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。当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时,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(如黄金)或价值稳定的资产,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财富贮藏的稳定性。例如,人们购买金条存放,或在银行储蓄货币,都是为了在未来需要时兑换商品,这一职能调节着流通中的货币量,当流通中货币过多时,部分货币会退出流通转为贮藏,反之则进入流通。
支付手段是货币用于清偿债务、支付赋税、工资等的职能,其特点是商品与货币的交换不同时进行。比如,企业每月向员工发放工资,消费者用信用卡透支消费后还款,均体现了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。这一职能突破了时空限制,促进了信用经济发展,但也可能因债务链条断裂引发经济风险。
世界货币是货币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,用于国际贸易、国际结算等。历史上黄金曾是主要的世界货币,如今某些国家的纸币(如美元、欧元)因经济实力和信用支撑,在国际范围内被广泛接受。世界货币职能便于国际贸易中的价值衡量和结算,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。
货币的五大职能相互关联,共同构成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,其职能的有效发挥是市场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