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需明确派币的本质。派币是一种基于手机 “挖矿” 概念的虚拟货币,自 2019 年推出以来,始终处于测试阶段,未上线任何主流交易所,也不被金融监管机构认可。与比特币等有实际应用场景的加密货币不同,派币既无真实资产支撑,也未形成成熟的交易市场,其所谓的 “价值” 仅存在于部分推广社群的炒作中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规定,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,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,因此用派币作为支付手段购买汽车,本身就不符合国内金融监管要求。
从市场宣传来看,“派币购车” 的套路往往具有迷惑性。一些推广者会在社交媒体发布 “车主用派币成功提车” 的视频或图片,声称与汽车经销商达成合作,支持派币支付。但深入核实会发现,这些案例多为自导自演 —— 要么是推广者与经销商串通,用少量现金垫付后宣称 “派币支付”,要么直接伪造交易记录。例如,某地区曾出现 “派币购车专场”,要求参与者先缴纳数千元 “手续费”,承诺后续用派币抵扣车款,最终却以 “系统升级”“政策调整” 为由拖延,实为骗取手续费的诈骗行为。
从法律与风险角度分析,参与 “派币购车” 面临多重隐患。一方面,派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若经销商反悔拒绝交付车辆,或派币价格在所谓 “交易” 后暴跌,消费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;另一方面,此类活动往往伴随传销式推广,要求参与者发展下线获取 “购车资格”,涉嫌违法。2023 年,某地警方就查处过以 “派币购车” 为幌子的传销案,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,组织者以 “虚拟货币升值” 为诱饵,吸引参与者投入资金,最终因无法兑现承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,判断虚拟货币支付的真实性,可从三点入手:一是查看该货币是否在合规交易所上市,能否自由兑换为法定货币;二是核实商家是否具备正规经营资质,支付流程是否符合金融监管要求;三是警惕 “先缴费后兑现”“拉人头得优惠” 等模式,此类操作多为诈骗前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