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 USDT 交易中,若卖家收到的资金被认定为 “黑钱”(涉及犯罪所得),试图起诉对方往往面临多重法律障碍,且自身可能卷入法律风险。
从法律关系来看,起诉的前提是证明双方存在合法有效的交易关系,但 USDT 交易本身在我国不受法律保护。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的代币发行融资和交易活动,USDT 作为虚拟货币,其交易合同属于无效合同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相关规定,无效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,即便卖家能证明资金为对方所转,法院也可能因交易违法而驳回起诉。此外,若对方以 “购买 USDT” 为名实施诈骗(如用黑钱交易后报警称被诈骗),卖家可能因 “接收赃款” 被警方调查,此时起诉对方反而可能暴露自身参与非法交易的事实,得不偿失。
起诉过程中,举证难度极大。卖家需证明对方明知资金为黑钱仍用于交易,但若对方以 “不知情” 为由抗辩,卖家难以提供直接证据 —— 虚拟货币交易多通过匿名地址或非实名平台进行,交易记录仅能显示地址流转,无法直接关联对方真实身份。即便通过警方协助锁定对方身份,若对方已将 USDT 转走或挥霍,法院判决也可能面临执行难问题,难以追回损失。更关键的是,若卖家在交易前未核实资金来源,甚至明知资金可疑仍为获利交易,可能被认定为 “协助洗钱”,不仅起诉无果,还可能触犯《刑法》中的洗钱罪,面临刑事处罚。
此类纠纷的核心风险在于交易的非法性。虚拟货币交易为黑钱流转提供了便利,卖家若贪图差价参与交易,极易成为犯罪资金的 “中转站”。即便主观无过错,收到黑钱后也可能被警方冻结账户,影响正常生活。例如,某卖家通过私下交易卖出 USDT,收到资金后被警方告知该笔钱来自诈骗案,账户被冻结 6 个月,虽最终未被追究刑事责任,但期间资金无法使用,造成极大不便。
对于卖家而言,预防远比起诉更重要。应坚决拒绝虚拟货币交易,远离任何 USDT 买卖活动。若不慎卷入黑钱交易,需立即保留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等证据,主动向警方说明情况,证明自身不知情且未参与上游犯罪,配合调查以降低风险。切勿试图通过起诉解决问题,以免因小失大,陷入更深的法律困境。
虚拟货币交易的非法性决定了其风险不受法律保护,任何试图通过起诉挽回损失的行为,都难以改变交易本质违法的事实。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才是保障自身财产安全的唯一正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