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 币并非受监管的合法货币,其本质是一种虚拟代币,流通依赖小众交易平台或私下交易渠道。在这些非正规场景中,u 币的 “价格” 完全由市场炒作决定,缺乏统一标准且波动剧烈。例如,某社交平台上的 u 币卖家可能宣称 “1u 币 = 10 元”,2 万元可购买 2000u 币;但另一渠道的报价可能骤降至 “1u 币 = 5 元”,同一笔资金能买到的数量翻倍。这种价格混乱源于 u 币没有实际价值支撑,既不与法定货币挂钩,也不对应任何实物资产或信用背书,所谓 “价格” 只是投机者之间的数字游戏。
更关键的是,购买 u 币的行为本身可能触碰法律红线。在中国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已被明确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,包括代币发行融资、交易兑换等。2021 年十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指出,任何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及兑换行为均不受法律保护,参与者需自行承担风险。若投资者通过境外平台或私下交易购买 u 币,资金流向可能涉及洗钱、非法跨境转移等违法活动,一旦被监管部门查处,不仅 u 币可能被没收,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。
从实际案例来看,涉及 u 币的交易多与诈骗、传销等违法活动关联。部分不法分子以 “低投入高回报” 为诱饵,诱导投资者购买 u 币,声称 “持有 u 币可参与区块链项目分红”“未来将在主流交易所上市”。但当投资者投入 2 万元后,往往发现 u 币无法提现,或平台以 “缴纳手续费”“升级会员” 为由不断索要资金,最终血本无归。例如,某地警方破获的 u 币传销案中,涉案团伙通过拉人头返利的模式吸引投资者,用后入资金支付前入者 “收益”,当资金链断裂时,多数投资者的本金无法追回。
即便抛开法律与诈骗风险,u 币的 “流通性” 也形同虚设。与比特币、以太坊等在头部交易所(如前文提到的币安、Coinbase)有一定交易深度的币种不同,u 币几乎无法在合规平台交易,持有者难以找到真实买家。当投资者想抛售 u 币变现时,可能面临 “有价无市” 的困境,2 万元换来的只是一串无法兑现的数字代码。